新研究生网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把论文写在攀西大地,我校2名硕士研究生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

2025年10月15日 15:25  点击:[]

近日,我校钒钛学院材料工程硕士2024研究生唐建忠、唐小静分别在吴恩辉、李军导师团队的指导下,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中文领军期刊《钢铁》上发表《氮化钒成品碎料冷固结成型及性能》《高钛渣冶炼炉尘灰冷固结成型及高温爆裂性能》两篇高水平论文。

1 氮化钒球团内部结构及干燥机理示意图

2 高钛渣电炉冶炼炉尘灰球团高温爆裂机理示意

      全文链接: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25029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250303.

《氮化钒成品碎料冷固结成型及性能》:当前国内主流的回转窑氮化钒生产工艺中,约3%-5%的物料会因机械碰撞摩擦形成形态不合格的碎料这些碎料化学成分符合GB/T 20567-2020标准,却因粒度不规则无法直接用于冶炼,业内普遍采用回炉重制处理,不仅能耗高、成本大,而且不能彻底解决这一难题。针对这一痛点,团队创新采用冷固结工艺进行成型处理,制得的氮化钒冷固结干球密度达3.1g/cm³,落下强度125 /(0.5m)、抗压强度 1019.5N/P,全面满足国标入炉要求。该技术的突破具有多重意义,从资源层面实现氮化钒碎料变废为宝,提升我国钒资源利用率,保障战略资源安全;从环保层面,替代高能耗的回炉重熔工艺,减少碳排放,契合双碳目标;从产业层面,为攀枝花建设中国钒钛之都注入技术动能,推动我国钒钛产业向绿色化、高值化升级。

《高钛渣冶炼炉尘灰冷固结成型及高温爆裂性能》:目前,由于微细粒钛精矿的广泛应用,在钛渣电炉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高钛渣冶炼炉尘灰,其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长期面临回收难、成本高的困境。针对这一难题,团队创新采用冷固结成型技术,系统研究了黏结剂配比、黏结剂浓度、水分配比、成型压力等四大因素对成球效果的影响,成功制备出适应于电炉冶炼的成品球团。该技术专为高钛渣电炉冶炼炉尘灰返炉冶炼设计,不仅能提升钛资源利用率,还能缓解进口钛精矿依赖,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未来,我校将进一步推动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校企资源深度整合。一方面深化与在攀钒钛企业的深度合作,拓展产教融合领域,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持续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激励师生聚焦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重点科技攻关、钒钛领域“卡脖子”问题等关键方向开展科研攻关,力争产出更多标志性成果,积极服务区域产业发展。

下一条:副校长石维富带队检查2025年秋季学期研究生第一课教学运行情况

 

研究处(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三线大道北段10号

电话:0812-3375353